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介

纸媒的生路会是“媒介融合”吗?

市场与营销 发表于 2016-4-19 9:54:26 浏览 ( )
我国的报纸为了应对“新新媒体”的冲击和解决介质兼容性的问题,10年前就纷纷开展转型与融合的探索,包括从电子版、手机报、二维码、云报纸、“三维一端”的新兴媒体集群,再到“中央厨房”式的编辑部改造。

方兴未艾的媒介融合大潮,成绩与问题并存,经验与误区互见,亟需正本清源并预判前路。为此,2016年4月14日,“2016未来媒体沙龙”组织“纸媒的媒介融合之旅”专场,邀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君超、《中国记者》值班主编陈国权及《人民邮电报》总编辑王保平做客“2016未来媒体沙龙”,分别从学界、业界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路径、前景及误区进行对话。搜狐新闻视频部高级主编刘楠应邀主持本次沙龙。

纸媒的生路会是“媒介融合”吗?

清华大学王君超教授:报业不能为融合而融合

我国报业为了实现转型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是可贵的,但是也有不少误区。比如,二维码、云报纸等试图以报纸为主体转型的探索,不能算“媒介转型”,而是“媒介转移”; 通过复合编辑系统和其他更先进的理念对编辑部进行改造是有益的,但其本身只是为媒介融合提供了物质平台和内容生产系统,是实现媒介融合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包括微博微信客户端+微视的“三微一端”建设属于“新兴媒体集群”,也只是为媒介融合提供了多介质的传播平台。

报业不能为融合而融合。媒介融合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什么呢?一是为了满足社交媒体时代受众的多元化需求,用他们喜爱的话语方式和传播平台,比如手机终端来传播新闻、信息与观点;二是为了汇集融媒体的优势,推出融合新闻报道,增加新闻报道和新闻呈现的表现力、感染力,获得更加理想的传播效果;三是为了避免“主流舆论边缘化”,扩大报纸的主流话语空间。

我想强调两点:一、业界至今还有很多人对媒介融合的认识停留在物质融合与平台融合、手段融合阶段,并未重视“融媒体”的建设以及“融合新闻报道”这一媒介融合的“终端产品”。二、报业转型必须强调“融合思维”,而不是片面的“互联网思维”。也就是说,报纸不能为了融合而将注重现场调查、核查事实和深度报道的“纸媒精神”丢掉,甚至将转型过程中报纸的忠实读者群忘掉了,不顾一切地扑向新媒体。

纸媒的生路会是“媒介融合”吗?

探讨报业媒体融合,首先应当区分媒介融合与媒体融合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在很多人这两个词都是混用的。按照美国传播学者普尔(Ithiel De Sola Pool)的观点,媒介融合属于介质层面的融合,意指媒介形成的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按照密苏里新闻学院几位教授的观点,媒体融合是新闻媒体增加新闻信息平台的数量,让媒体资源得到最优配置,通俗讲就是媒体拥有多种媒体形态,最大范围地扩大传播效果。8.19讲话所提的是后者。

在媒体融合实践中,应当厘清媒体的政治诉求和经济诉求。当前很多客户端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两种诉求都想一把抓,往往得不偿失。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应该着眼于坚守舆论阵地这个核心诉求,不能简单以下载量作为唯一追求。

同时,讨论报纸是否会消亡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报纸种类确实会消亡,但有些报纸种类却仍将发展繁荣。报业的转型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要由纸变成其他形态,最应该做的是强化自身优势。

微信关注

Copyright © 市场与营销 marketing-china.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