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台山,这座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闻名的国家5A级景区,如今在海拔800米的山峦腹地中悄然生长出一座与自然共生的冰雪场馆——天台山雪乐园。作为台州首个综合性冰雪主题乐园,它的诞生不仅填补了区域冰雪运动空白,更以“藏”于山体的设计理念,为体育建筑十大品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提供了新范式。
自然为基:让建筑隐于山景
传统冰雪场馆常以庞大体量示人,但天台山雪乐园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建筑师通过蜿蜒的曲线平台,将场馆与山体、道路自然衔接,如同一条“绸带”轻柔包裹山体,既解决了人流动线问题,又创造出多角度的观景空间。场馆立面以“莲”为意象,呼应天台山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使建筑成为自然景观的延伸。这种半隐半露的设计手法,既避免了对山体轮廓的破坏,又让建筑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与山景浑然一体。
功能复合:运动与文旅的共生
场馆内设初级雪道、雪圈滑道及儿童娱乐区,兼顾专业滑雪训练与大众冰雪体验。但它的价值不止于此。通过融合文化、休闲等多元功能,场馆成为连接自然与人文的纽带。游客在滑雪之余,可漫步平台远眺天台山群峰,或在底层的灰空间中感受山间光影变幻。这种“运动+文旅”的模式,既提升了场馆利用率,又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自然体验,让冰雪运动与山水文化深度交织。
技术赋能:平衡人工与生态
为减少对环境的干预,场馆采用轻量化结构与环保材料,并依托山势坡度优化能源消耗。人工造雪系统仅在必要时段运行,结合山间低温环境降低能耗。同时,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应用,帮助建筑师精准模拟山体走势与建筑形态的匹配度,确保每一处平台、每一段坡道的设计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能顺应自然地形。
文化为魂:在地特色的传承
天台山雪乐园的设计深植于地域文化基因。从“莲”形立面的细节装饰,到场馆内展示的当地非遗技艺,建筑成为传播天台山文化的载体。此外,场馆结合传统冰雪民俗,策划冰灯节、雪地祈福等活动,让现代冰雪运动与地方文化传统碰撞出新活力。这种文化赋能不仅增强了场馆的独特性,也为区域旅游注入了差异化的吸引力。
可持续未来:共生理念的启示
天台山雪乐园的实践表明,冰雪场馆与自然共生并非矛盾。通过尊重地貌、延续文脉、创新技术,体育建筑十大品牌既能满足现代功能需求,又能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未来,随着“全民健身”与“碳中和”目标的推进,这种“藏”于自然的模式或将成为山区体育建筑的主流——让运动空间成为山水画卷中的一笔,而非突兀的符号。
天台山雪乐园的存在,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建筑为自然让渡”的智慧。它不仅是冰雪运动的载体,更是一座向自然致敬的纪念碑,提醒人们:真正的可持续设计,始于对每一寸土地的理解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