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北高邑,广东肇庆、清远等地,均传了针对陶瓷产业的环保整顿。此次重点为“煤改气”。去年或者更早,山东淄博、福建泉州等地方政府都曾针对陶企的“煤改气”制定并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接下来,其它陶瓷产业集聚区的地方政府出台“煤改气”的环保整顿几无悬念。因为从大环境上来看,“煤改气”已是全国范围的动作,并被戴上了蓝天保卫战、大气治理等高大上的帽子。连取暖都要求“煤改电”(北方家庭冬天用了多少年的小煤炉子将要成为历史),陶瓷企业的煤还能用多久是不用细想也能明白的事情。
从2007年佛山市政府对陶瓷产业整治提升以来,十多年间全国各陶瓷产区的地方政府针对陶瓷企业的环保整治此起彼伏,佛山、淄博、清远、临沂、肇庆、恩平、晋江、夹江、高邑、等等,从未停止过。置身陶瓷行业的人,不出半年时间就会看到或者听到一次关于某地政府对当地陶瓷产业的环保整顿。每次,这些被媒体冠以“环保风暴”的事件结束,基本上都有中小陶瓷企业由于资金、技术、规模等原因,无法达成政府的指标要求,只得被迫离场。可以说,地方政府的环保整顿,在市场竞争之外,从政策层面加快推进了陶瓷产业的集中度。
不过,以往的环保整顿,总有离场的中小型陶企以另一种面孔重新登场。从甲地离场,到乙地登场。即我们常说的产业转移。如,早期广东佛山陶企向恩平和肇庆、以及广西藤县转移;去年山东淄博陶企向安徽萧县,以及河南、河北某些地方转移。得益于国内各地发展的不均衡,各地政府对环保的政策执行方面有较大差别,再加上建陶市场需求旺盛,都为中小陶瓷企业异地重生提供了机会。虽然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但是也能活得滋味。有些企业异地重生还获得了较大发展,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今年的环保整治,则真正成为让中小企业黯然离场的巨大力量。此次的“煤转气”整顿,将会是“地不分南北,厂不分东西”的政策,因此在这场环保整顿中,中小陶企就没有往日的幸运:这里环保要求严,就跑到环保要求宽松的地区,通过降低环保投入和环保消耗的方式降低成本,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现在已经没有可以撤退的承接地了,要么咬紧牙关投入资金完成“煤改气”继续参与竞争,要么狠心关闭生产线做行业的离场者!
其实,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哪怕有足够的资金完成“煤改气”,能否承受用天然气后的成本增加也是个问题,对没有规模效益,缺少品牌溢价能力,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来说,生产成本略有增加,在市场竞争中都可能是致命的。
从当前情况看,靠降低环保投入的发展模式基本上已经结束。如果哪里的地方政府还跟陶瓷企业讲自己的地盘环保投入低,以此来吸引企业前往投资(当年,各地陶瓷园区来佛山招商环保投入低可是作为重要优势来讲的),基本上都是骗人的;如果哪家企业信以为真去投资的话,接下来就尴尬了。
政策面是环保趋严,市场面就更严峻。自2014年以来,整个陶瓷市场对中小型企业越来越不利,大企业销售额节节攀升,每年的销售增长额是一个或者几个中小企业的年销售额;中小企业则大多销售出现下滑,销售人员和销售老总愁得整天挠头皮面对老板的黑脸,大家都无计可施,偶尔会感叹、会怀念往日的大好市场和创造的销售奇迹。
就在去年,不少中小企业日子更不好过的时候,马可波罗跨过年销售百亿大关、东鹏则提出百亿销售目标;今年在整个行业大量窑炉闲置的情况下,欧神诺、蒙娜丽莎等公司加快了新生产基地的建设。强者越强的时代到来了,中小陶瓷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随时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在这种情况下,环保整顿只是根稻草,它有可能压倒了骆驼,但压倒骆驼的真是稻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