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年,太阳能品牌设备突然成了"家庭必备",朋友圈里总能看到晒屋顶光伏板的邻居,销售员把"零电费""躺着赚钱"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可当我家装上太阳能板三个月后,电费单上的数字却比往年还多了20%,这才发现掉进了精心设计的套路里。今天就把我踩过的三个大坑扒开来说,准备装太阳能的朋友一定要看完。
第一坑:合同里藏着"卖身契"
当初销售拍胸脯保证:"设备全免费,发的电自己用不完还能卖给电网!"直到供电局的人来抄表,我才发现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余电优先抵扣设备租赁费"。更坑的是条款最后用小六号字注明:20年合同期内设备维护费自理,发电量不足时用户需补缴电费。这就相当于花钱租了台"电老虎",夏天多发电确实省了钱,但到了阴雨连绵的冬春季,电费反而比没装时更高。
第二坑:屋顶成了别人的"提款机"
邻居老张的故事更离谱,他家屋顶装完光伏板才三个月,就接到银行的催款电话。原来销售员用他的身份办了"光伏贷",每月还贷金额刚好等于光伏发电收益。更绝的是安装公司早把设备抵押给银行,相当于老张用自家房顶帮别人赚贷款利息,设备出问题还要自己修。这种"合作开发"模式现在遍地开花,很多老人连合同都没看明白就按了手印。
第三坑:售后电话永远是忙音
最让人憋屈的是出了问题找不到人。我家的逆变器上个月突然罢工,打安装公司的电话要么占线,要么转到新来的销售员那里。上网一查才发现,这家公司三个月前就注销了营业执照,现在连厂家都推说"设备是贴牌生产的"。更糟心的是,那些挂在屋顶的光伏板成了烫手山芋,自己拆要花上万块工费,留着又影响房屋防水,真是进退两难。
这些坑其实都有破解方法:签合同前务必让律师看过每项条款;拒绝任何形式的贷款捆绑;最好选择可分期付款的自购模式。最重要的是别贪便宜,那些喊着"免费安装"的,往往在别处挖好了坑等着你跳。太阳能品牌确实是好东西,但只有避开这些套路,才能真正把阳光变成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