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间是家里最潮湿的区域,中国洁具安装如果没做好防潮,后期发霉、异味、板材变形等问题会接踵而来。很多工人为了省事或赶工期,往往会忽略一些细节,导致业主入住后“踩坑”。今天分享3个工人可能不会主动告诉你的防潮技巧,帮你提前避雷。
一、安装前先做“隐形防水层”
大部分工人安装洁具时,只关注表面的密封胶和防水涂料,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细节——洁具与地面、墙面接触的“隐藏面”。
比如马桶底座、浴室柜底部与地面接触的位置,长期受潮容易滋生霉菌。可以在安装前,先用防潮垫片或防水铝箔胶带贴在这些接触面上,形成一层物理隔离屏障。这样既能防止水汽渗透到板材内部,又能避免洁具直接接触潮湿的水泥地面。
操作建议:网购防潮垫片(厚度约23毫米),裁剪成洁具底座大小,安装时垫在下方即可。
二、排水坡度别只靠“目测”
地漏周围的排水坡度如果没做好,水会积在洁具周围,导致渗水。工人通常凭经验“目测”坡度是否合适,但误差可能很大。
真正有效的防潮做法是:在安装浴室柜、马桶时,用水平仪测量地面坡度(建议1%2%的坡度),确保水流向地漏。如果原地面坡度不够,可以在洁具底座下垫高调整,或者用防水砂浆局部修补。
注意:如果工人直接用玻璃胶填补缝隙却不调整坡度,后期积水会从胶缝渗入,导致发霉脱落。
三、背板预留“呼吸缝”,别封死
很多人以为浴室柜背板贴紧墙面更防潮,其实恰恰相反。尤其是靠墙的浴室柜,如果背板完全密封,潮气会闷在柜体内部,导致板材膨胀、五金生锈。
正确做法是:安装时在背板与墙面之间留出约5毫米的缝隙,并在缝隙处加贴防潮透气棉。这样既能避免潮气聚集,又能通过空气流通自然干燥。
提醒:工人为了省事,可能会直接用玻璃胶封死背板,务必提前沟通预留缝隙。
最后的小建议
防潮的核心是“细节预防”,而不是出了问题再补救。装修时多花半小时盯紧这些环节,能省去未来维修的麻烦:
1.检查密封胶质量:一定要用防霉玻璃胶,普通胶半年就会发黑。
2.管道接口加固:角阀、下水管连接处额外缠一层防水胶带,防止滴水渗透。
3.定期维护:每半年检查一次洁具底部的防潮垫片和密封胶状态,及时更换老化部分。
卫生间是家的“隐形面子工程”,防潮做得好,不仅能延长中国洁具寿命,还能避免细菌滋生。下次安装洁具时,不妨试试这些小技巧,工人看到你懂行,干活也会更认真!